方迪智库编制的“中关村指数2021”发布
•
阅读 8061
2021年12月29日,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、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“中关村指数2021”,发布会由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林风主持。
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林风主持发布会
北京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出席本次发布会并致辞。赵清在致辞中表示,中关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,强化使命担当,深化先行先试改革,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优化创新创业生态,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高精尖产业集群不断壮大,有力支撑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。中关村指数的发布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关村提供了重要窗口,为各级政府部门把握园区创新发展规律、完善政策体系、优化创新环境提供了有益参考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巨文忠研究员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赵弘研究员参加了指数发布会,并围绕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发表精彩观点。
北京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致辞
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、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十四年开展中关村指数研究,今年是第十年向社会发布中关村指数报告。中关村指数客观、全面评价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,被誉为中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“晴雨表”和“风向标”。“中关村指数”包含创新引领、双创生态、高质量发展、开放协同、宜居宜业5个一级指标,11个二级指标,35个三级指标,以2013年为基期,进行测算合成,直观有效刻画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动态、新特点、新趋势。
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哈妮丽发布“中关村指数2021”研究成果
图1 中关村指数及五个一级指数
“中关村指数2021”显示,中关村指数稳步提升,2020年达到251.3,较上年提升28.9。从五个一级指数来看,开放协同指数增长最快,较上年提升52.2,达到230.9;创新引领指数持续上升,较上年提高43.6,达到301.6;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较快,较上年提升32.8,达到213.0;双创生态指数较上年提升13.0,达到388.9;宜居宜业指数稳中有进,较上年提升3.0,达到122.1。
2020年以来,中关村示范区经受住疫情大考,稳健前行,经济运行展现出良好韧性,呈现增长稳、创新强、动能新、活力足的高质量发展特征,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主阵地地位更加突显,在支撑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硬核引领作用。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:
中关村示范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,持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,形成了创新资源高度密集、创新活力强劲和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的融通开放创新格局
基础研究源头供给能力增强,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,积极服务国家实验室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加快落地发展,截至2020年底示范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8个,当年入选科睿唯安“全球高被引科学家”231人。
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,2020年示范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3785.4亿元,同比增长11.3%,有69家企业入选欧盟“2020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”;企业PCT申请量6193件,同比增长33.5%,累计创制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505项。
创新根基不断夯实,涌现了国际首台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样机、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、最大智能模型“悟道2.0”、全球首个治疗肝衰竭的干细胞新药等一批突破性重大创新成果。围绕科技抗疫、科技冬奥、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需求,一批重磅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应用。
图2 中关村创新引领指数
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发展彰显强劲韧性,引领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。2020年示范区有亿元以上企业3991家,上市企业中千亿企业14家,估值超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4家。2020年示范区实现增加值1.1万亿元,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1.3%;总收入7.2万亿元,占全国高新区的六分之一,同比增长8.8%,其中技术收入对总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44.0%。
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,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,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领支撑作用强劲,2020年实现总收入3.5万亿元,同比增长17.8%。生物健康产业竞争优势凸显,20202年实现总收入2937.1亿元,同比增长6.3%,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、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处于全国领先位置。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,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收入2.2万亿元,同比增长25.4%,对示范区总收入增长贡献率76%。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新材料、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赛道亮点纷呈。
图3 中关村高质量发展指数
中关村示范区创业活动保持高活跃度,2020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.6万家,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型企业72家;企业获得风险投资280.8亿美元,在全球城市中位居第2位。
示范区着力打造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双创服务体系,为双创主体提供专业化、集成化、高端化服务。截至2020年底,示范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3个,国家级众创空间118个,硬科技孵化器42家。2020年示范区孵化机构在孵企业数6677家,累计毕业企业数量12094家。硬科技初创企业加速成长,一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、前沿领域的初创企业成立不足一年便获得风险投资,成长为独角兽企业。
图4 中关村双创生态指数
中关村示范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国际创新合作,高端资源吸引力、国际拓展影响力、区域合作协同力不断提升。
全球高端资源吸引力不断增强。2020年,示范区企业拥有留学归国人员及外籍从业人员6.1万人,同比增长15.6%;吸引外商实际投资额83.4亿元,同比增长68.3%,有134家《财富》世界500强企业在示范区设立了分支机构。示范区依托高规格活动平台汇聚国际创新资源,“2021中关村论坛”升级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,成为我国开放创新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企业化危为机加快国际拓展。2020年,示范区出口总额2667.8亿元,同比增长6.4%,占全市的近六成;上市企业实现海外收入1.1万亿元,同比增长5.9%;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额88.5亿元,同比增长43.3%。企业积极驰援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科技抗疫和基础设施建设。
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,截至2020年底,示范区企业累计在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9000余家,在生物医药、大数据、汽车制造、机器人等领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,助力津冀地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图5 中关村开放协同指数
五、宜居宜业环境持续优化,园区高品质建设实现新提升
中关村示范区落实北京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的工作部署,对标先进、锐意改革、集成政策,推动营商环境和园区品质优化提升。
北京首次晋升StartupBlink“2021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最佳城市”TOP3。中关村加大先行先试改革力度,2020年开展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、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等系列试点,推出“强链工程”、独角兽企业行业管家等服务新举措,在金融科技、互联网平台等新兴领域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,支持行业协会、产业联盟推进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。
园区综合品质不断提升。中关村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,积极拓展城市科技新场景,打造以人为核心的绿色化、智慧化科技园区生态。
图6 中关村宜居宜业指数
发布会上,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巨文忠研究员认为,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创新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,在全国高新区中树立了一面旗帜,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走在世界前列。未来,中关村要瞄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,更加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,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当好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。
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赵弘研究员认为,中关村是北京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,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,在国家高新区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。中关村为改革而生,因改革而兴,要进一步深化改革,持续推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,为全国创新发展探索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;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在解决国家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、前沿技术引领方面主动作为,抢占未来、前沿领域发展先机和科技创新制高点;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,构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人才体系,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高地。
秘书处电话:010-68809478
邮箱:kjjrbj@126.com